玛湖凹陷二叠系夏子街组限制性湖盆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摘要】:根据岩心观察、测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等,利用古地貌、岩相特征、单井相及连井沉积相对比,对玛湖凹陷二叠系夏子街组的沉积背景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受可容空间控制,玛湖凹陷二叠系夏子街组岩性多为砂砾岩,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构造运动形成的古地貌使得玛湖凹陷夏子街组的沉积空间受到限制,最终表现为“北断、西剥、东南超”的构造格局;(2)玛湖凹陷夏子街组发育四大物源沉积体系:北部地区为长轴远物源,砂地比低,储层较??;西部、南部、东部等地区主要为短轴近物源,快速沉积,垂向厚度大,相带平面展布较窄,但在南部地区存在1套近南北向的长轴远物源;(3)玛湖凹陷夏子街组主要为粗砾岩和中砾岩,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中等,杂基含量较高,主要分布于坡折带附近,并发育于辫状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内;(4)夏子街组沉积时期,玛湖凹陷靠山一侧可容空间大,发育巨厚的扇三角洲砂砾体且延伸较局限,玛南地区的狭长沟谷地貌为沉积物搬运至玛湖凹陷中部提供了通道,这种长轴远物源沉积体系可形成规模较大的有效储层,砂地比可超过50%,沉积物分选性、磨圆度均相对较好,是有利储层发育带。
|
|
|
|
1 |
汪涌;董永财;;单断湖盆可容空间转化枢纽及数学证明[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2 |
王江;王杰;赵传军;;单断箕状湖盆可容空间枢纽带地质内涵分析——以乌尔逊断陷南屯组为例[J];西部探矿工程;2015年08期 |
3 |
任大伟;王小嘉;熊伟;;国内外扇三角洲沉积模式评述[J];石化技术;2016年12期 |
4 |
林承焰,董春梅;福建沿海扇三角洲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
5 |
蔡国刚;杨光达;周艳;张东伟;解宝国;黄德榕;;机器学习驱动的地震多属性分析表征扇三角洲沉积[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年29期 |
6 |
王桐;姜在兴;张元福;张乐;王玥;;罗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1期 |
7 |
包勤永;戴胜群;付波;刘伟;;下二门油田梨树凹区扇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10期 |
8 |
李维锋,王正允,李罗照,王方平,李艺斌;新疆奇台地区下石炭统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矿物岩石;2003年02期 |
9 |
曾玉兰;李维锋;施小荣;赵长永;董续丰;;准噶尔盆地百重7井区三叠系克上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1期 |
10 |
和政军;张新元;;燕山地区长城纪扇三角洲沉积[J];岩相古地理;1993年05期 |
11 |
张昌民,尹太举,张尚锋,淡卫东;再论双河油田扇三角洲沉积模式[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2 |
鲁静;邵龙义;汪浩;孙斌;杨敏芳;;低可容空间河流三角洲沉积层序与聚煤模式[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
13 |
张世奇,纪友亮,蔡希源,任延广,高岭;陆相湖盆可容空间变化与油气的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05期 |
14 |
杨伟利;王毅;姜在兴;孙钰;;断陷湖盆可容空间转换与油气分布——以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1期 |
15 |
杨伟利;姜在兴;孙波;操应长;于文泉;孙钰;;陆相湖盆可容空间转换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2期 |
16 |
王延杰;施小荣;邱子刚;戴雄军;;准噶尔盆地五区上乌尔禾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5期 |
17 |
蔡全升;胡明毅;陈孝红;胡忠贵;;小型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发育模式——以徐家围子断陷北部沙河子组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8年01期 |
18 |
况昊;李维锋;薛雯;马文睿;宋海强;;克拉玛依油田六东区克拉玛依组扇三角洲沉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8期 |
19 |
凌建宇;钱荣毅;刘董壹;张俊;王羽琛;张诗奇;;复杂环境扇三角洲沉积结构探地雷达精细探测技术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2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