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害虫与天敌群落特征及优势种生态位变化
【摘要】:本研究采用目测法和网捕法系统调查了河南省漯河市小麦田害虫与天敌群落动态变化和时间生态位。结果表明,该地区麦田害虫与天敌群落共有9目20科31种,其中优势害虫和优势天敌分别为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烟蚜茧蜂(Aphidius guifuensis)。麦田群落总个体数随时间呈抛物线形变化,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两者随小麦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4月份小麦抽穗灌浆时降低,而在5月份小麦乳熟期升高。在麦田害虫群落中,禾谷缢管蚜(Rhopalosiohum padi)和麦长管蚜的种内竞争较缓和,但两者之间的种间竞争最强;麦岩螨(Bryobia rubrioculus)的种内竞争最为激烈。在天敌群落中,大灰食蚜蝇(Eupeodes corollae)种内竞争最为缓和,而中华草蛉(Chrysoperla sinica)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的种内竞争最为激烈;烟蚜茧蜂与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种间竞争最强,其次为大灰食蚜蝇和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月斑鼓额食蚜蝇和中华草蛉种间竞争最弱。害虫与天敌种群之间,烟蚜茧蜂、大灰食蚜蝇和黑带食蚜蝇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控制作用较强,但各个天敌对麦岩螨和麦圆叶爪螨的控制作用均较弱。在生产上,小麦拔节期应注意防治麦螨;抽穗灌浆期重点防治麦蚜,并注意对烟蚜茧蜂和大灰食蚜蝇等优势天敌的?;?。
|
|
|
|
1 |
杜予州,陈学忠;用不同蚜虫作猎物对大灰食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J];生物防治通报;1993年03期 |
2 |
高峻峰,赵广权;长白山西南坡大灰食蚜蝇的观察[J];中国生物防治;1995年01期 |
3 |
杨奉才,迮?;?林贵禄;大灰食蚜蝇的生物学及其对麦蚜控制效应的研究[J];植物?;?1990年04期 |
4 |
罗庆怀;大灰食蚜蝇习性初步观察[J];贵州农业科学;1982年05期 |
5 |
孔祥霞;;大灰食蚜蝇生物学和控制麦蚜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1984年02期 |
6 |
史晓琳;;大灰食蚜蝇成虫室内饲养研究[J];城市地理;2015年24期 |
7 |
孙兴全,陈文龙,陈志兵,赵娟,河继龙;利用大灰食蚜蝇和异色瓢虫幼虫共同防治草莓和金盏菊蚜虫的初步试验[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8 |
董坤,董艳,罗佑珍;大灰食蚜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9 |
李宗梧;任宝珍;侯莉芳;杨奉才;;?;だ锰斓锌刂坡笱廖?/a>[J];山东农业科学;1992年02期 |
10 |
杜予州;陈学忠;;不同猎物及猎物密度对大灰食蚜蝇捕食效应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贵州农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
11 |
张京理;柳颖;邓小成;林晓丽;朱信宁;李鑫;;陇县烟田害虫和天敌昆虫群落多样性[J];陕西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
12 |
刘建斌,崔永惠,高俊峰,王伟华,程晓慧,刘兆勇;大灰食蚜蝇的生物学特性观察[J];吉林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
13 |
李国泰,张福三,高峻峰;大灰食蚜蝇的生物学特性观察[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S1期 |
14 |
任向辉;张中印;徐宁亚;方雅兰;轩双杰;张珍珠;;早春麦长管蚜的分布型与天敌的伴随效应[J];天津农业科学;2014年09期 |
15 |
伍兴隆;冯长春;蒲德强;王勇;刘东阳;刘虹伶;陈雨;王小强;龙岗;黎昌明;江连强;李斌;郭仕平;刘杨;;四川省凉山州烟区烟蚜发生规律[J];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04期 |
16 |
韩治建;牛瑜德;吉里;袁野;杜鸿波;申剑;孔垂旭;王蓉;任伟;;陕西汉中烟区烟蚜田间发生规律[J];中国农学通报;2018年22期 |
17 |
洪璠璠;刘大成;杨柳;杨中侠;;烟蚜传播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可能性及方式[J];中国农学通报;2018年26期 |
18 |
张友臣;安红柳;李锡宏;李传仁;;湖北郧西地区烟蚜的种群数量动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23期 |
|